找到了一直想要找的日语教材

请注意,本文编写于 1399 天前,最后修改于 1399 天前,其中某些信息可能已经过气。

前面废话极多,要看网址建议直接拉到底部。

很早之前就在搞语言交换了,德语,日语,都有找过语伴。我听说很多人用一款叫做Tandem的手机App,但也许是因为门槛太低,这个软件里鱼龙混杂,整的跟个国际版的陌陌似的。我更倾向使用网站,一直以来在用language.exchange这个平台。网站本身自带一些基础的文字修改功能,界面也比较怀旧,感觉像是十年前的bbs。
说来也奇怪,很少有人会和我一直停留在平台内交流,大部分会加一下Line或者其他的聊天软件。即时聊天效率很高,但经常因为两边语言水平有差距会始终用一种语言交流,这样对方也很难获得学习机会。前前后后,和十几个人有过来往,但是一段时间后双方就莫名沉默了。这也是网上语言交换的通病,没人逼着你学,面对的还是外国人,一直抱着不打扰对方的心态慢慢的就会断了联系。再加之都是网上认识的,关系相对更加简单,今天认识你,明天转头把你忘了,也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反正现实里几乎没有机会碰到。
虽然跟之前的语伴渐渐失了联系,我还是会是不是登录看看有没有新的消息,或者合适的新的语言交换对象。这次我找到一个日本人,我的日语相对他的中文会好一点,能尝试用简单的句子表达意思。他提议每周邮件来往一次,修改对方的内容,提一些问题。
邮件确实是个很棒的媒介,很多事情能通过邮件联系,我也会尽量的使用邮件。人有足够的时间斟酌内容,也不用太考虑时差的影响,以往的交流内容也可以轻松归档,方便后续查看。
我学日语要从初中说起,五四制的初中,七年级也就是初二。那时候学校开了日语课,一周还是两周一节,老师是中国人,印象里比较年轻的样子,也许是才留日回来。作为副科躲不掉的事情就是被占课,到头来整个学期也没上成几节日语课。初中头几年我对日本文化还仅停留在抗日神剧和岛国大片的认知上。当时也看一些日本的动画,但并没有太注意是日本制作的。一个学期里,我们勉强学了五十音,还不包括连音。老师根据每个人的中文名字起了日语名,最后是教大家唱四季歌作为期末评分的标准,于是出现一些同学强行空耳浑水摸鱼…… 初中的日语学习只能算个最基本的接触。高中看番看得比较多,我不喜欢看太脱离现实的番,对打打杀杀的战斗无感。看的最多的是日常番和校园番,通过番剧,慢慢了解了很多日本有趣的文化,从此从二次元迈向了三次元。B站上有很多好的资料片,最喜欢看的是The Making (ザ·メイキング) 和 Japanology。 前者是年代比较久远的日本工业科普向短片系列,主要拍摄工厂是怎么生产我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物品的。后者是一档纪录片,听口音是个英国人主持,每集一个主题来探索日本文化。
看这些纪录片,配合沪江词场学会了很多日语名词,五十音也总算掌握,再碰到同学再说空耳日语就可以去纠正一下。这个阶段卡了我很久,看视频断断续续的好像能听懂大概的意思,如果有日语字幕就可以不用翻译看视频。但要让我自己说,难度还是很大。这段时间慢慢关注了一些在日本的UP主,进一步的了解日本真正的面貌。
再往后,就来德国了。歪打正着,只有我们专业需要选一门选修来凑学分,列表里主要就是一些语言类和哲学范畴的课。因为最后考试过了才有分,哲学什么的还是算了,最后就选了日语。学期开始第一节课,平时用来上习题课的小教室里挤满了人,老师是个日本老太太,穿一身和服加木履,她穿过满是工业风格的走廊来上课本就是道风景。
日语课,只有我一个中国人。第一节课让大家看图从山水火日月里找对应的汉字,我跟着一群德国人看这些,着实有一丝尴尬。这个课一周一节,隔周还会跟物理实习撞上,好在每次实习都做得很快,基本都能在上课前搞定。一堂课两个半小时,比起初中那会儿,这个量我觉得行。老师上课关于五十音只讲了两节课,让大家自己回去学。后来学国家名,数字,日期,名片交换之类的。学期过半,人少了可不止一半了,来上课的就只有几个人。语法的开始又吓跑了一波,往后教室只剩两三个人了。不过对我来说,语法才是我真正缺少的东西,大量的练习,提问,至少让我可以不至于脑子里一堆词却开不出个头了。
之后看番,看纪录片,看文字,对于日语文法我也更加留心,不知道的东西就查,此时才有点学语言的样子。
好了来重点,跟日本网友写了几封邮件,我给他推荐了基本日本人学中文的教本,还有国内正在使用的小学课本。内容我大致看了一下,里面的话不会给人很奇怪的感觉。或者说,比较地道,更保险的我把小学课本附上,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接近实际。我一直以来用的日语教材无非就是大家熟悉不过的新标日,但是吧,倒不是说我觉得这书不好,给我的感觉是他更适合备考,而不是实际应用。里面有些话给我的感觉很硬,在视频或者一些网站上他们好像并不这么表达。有人可能觉得我爬还没学会就想跑,对此我认为语言是拿来用的,考试是其次,人家要听着地道,才能把你当作同伴对待。我会学过英语和德语,并且说的都很顺溜,我当然也琢磨过要怎么才能做到说的流利,最后参照我自己说中文时的状态还有当地人的话,我发现关键点还真不是语法。而是短语,短句。有些短语短句里跟了半截语法规定的格式,你只要把两个短句拼到一起就可以了。大脑做这个处理的时间远比从单个词汇到语法到合成句子来的快,这大概也可以解释老外在句中的一些停顿,停顿点都是短句拆分的位置。对于西文,用这种方法,你可以自己琢磨短句里字词之间的连读,把话说的地道漂亮。对于日语,我也希望能有符合实用主义的教本,笔友给我推荐了兵库县一个国际交流协会的教材,看过之后,我觉得这才是我一直再找的东西。内容简短,但是足够地道。根据不同场景列举了很多例子,只需要替换极少数的词就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表达自己的想法了。
网址在这里 https://www.hyogo-ip.or.jp/torikumi/tabunkakyose/kurashi/chinese.html

评论区

已有 8 条评论


标日是一帮老头老太太编的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论语法是绝对的精准,也会避免一些有争议的地方,大家的日语,其实不适合对中国人的教学,大家的日语本身面向的就是各国日语学习者,所以中国用的不多,对于学日语的中国人来说是比较特别的,中文太特殊了,中国人对于语言的认知习惯和各个国家都不一样,中国日语教育往往是三大块,发音、意思、接续,而大家的日语很完美的避开了整体流程,个人建议许小明的新编日本语教程,这本书对现代日本语教育还是有一定影响的,更适合中国人学习。在教学当中经常遇到日本人就是这么说,但论语发就是不对,这很正常,语法是大框架,不需要母语者完全掌握(约等于中国人也不懂中国语法),大多数日本人连一段动词、五段动词、サ变カ变动词都不知道,但是对于外国人学习来说语法就异常重要了,可以说不懂日语的语法是绝对不可能学好日语的,绝对不是日本人这么说就是一定对,应用到官方文档法律文献中也不会出现以上情况,因为需要语法、词义的精确性。例如动词的过去式、过去否定式应用在传闻助动词或样态助动词そうだ中是有区别的,你从以上三本书都找不到相关语法,中国日语高考不会考,日本语能力鉴定也不会考,但日常会用,日本人也说的未必正确,有时就需要二次确认,大多是根据语境才能判断,甚至这个语法大部分日语教师也不知道(我问过中国某大学日语教授,他也不知道),还有「一ヵ月」和「一ヶ月」这种历史遗留问题,法律上也是规定了如何使用的。。。如果喜欢研究语言欢迎来交流哦~

哇,好详细的分析。确实中国人学日语如果跟欧美那些走一个路线效率就很低。新编日本语这个书之前也听过,还没去看,把手头的教材啃完了就去搞来看看。我的话,学日语主要还是为了能听懂一般的电视节目,看一些书,再就是一些日常对话什么的,有些语法上的特殊情况我感觉也只能靠平时碰到多积累了。你说的这种根据语境才能判断的语法可能就类似我说的语感,不知道中文的语感会不会对日语有些帮助。现在一周拿出两三个小时自学教材,剩下时不时的看点那边的视频动漫什么的,进步缓慢啊~
留日大佬们当年都是怎么开始学日语的呢?想参考参考。

在日本用的比较多的教材是《みんなの日本語》,中文版的貌似写的是《大家的日本语》

FKUN FKUN 回复 @FEILIWUYAN
0 0

查了一下,整挺好。适合长期学习。

嗯,很多大学给外国人学生上课用的也是这个教材,不过汉字课和会话课用的是别的书。
P.S.邮箱没有收到回复提醒

FKUN FKUN 回复 @FEILIWUYAN
0 0

马克了。
邮件回复,哎,估计又是因为没搞证书直接拒收了。。

你这是要步入对外汉语的深坑吗...教外国人汉语真是一言难尽。
其实很多中国人的汉语都很成问题,之前做过一顿时间对外汉语方面的研究也是无疾而终(越南语学汉语),真的是令人抓狂。
现在我觉得,可能辞汇、语法这些应试教育,真的是学习语言的最速、效率最高的实现。文化层面的更多是执念罢了。

哈哈,专门做过研究还是比较厉害的。我自认为对语言有比较独特的见解,语言还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上的,很多留学生语言成绩很好,说话也流利,语法都对,但人家本地人就不这么说。我可能更多的关注他们为什么不这么说,多数跟他们的思维方式有关,大概也能解释为什么在国内学十几年不如在国外呆三年。
小学到高中毕业我基本都没去学语法,全靠语感杠考试,后来发现我所谓的语感就是大量短句的积累,觉得读的顺是因为之前见过类似的句子。所以我在想,也许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