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视频,博文,摄影作品。到底什么才算是内容不好解释,但什么不是内容倒是可以举几个例子。东拼西凑没有一点灵魂的东西不是内容,通篇流水账,无法给读者或观众带来新的信息的不是内容,未经策划,随机拍摄的沙雕视频,不是内容。
先要借用亚文化圈一词"DSSQ"来简单描述以下当下的状态。DSSQ是大势所趋的缩写,本指亚文化圈的核心价值观逐渐受B站视频影响而丧失本味。我对亚文化圈并不感兴趣,也不了解,具体是发生了怎样的微妙变化我也说不上来。不过,这几年里B站乃至全网的主流方向变化我还是略有感受到。
初中那会儿,有个叫做快手的软件火了起来。主要用户是二三线城市的学生,因画质,布景大多比较糟糕,看上去总有一种廉价的山寨感。视频内容也只是一些恶作剧或是老梗,看也只是一笑而过。因为种种原因,快手终究是没能在我熟悉的圈子流行起来,偶尔有人在QQ空间里转发几段小视频罢了。
好景不长,抖音出现了。弥补快手不足之处,迅速取代了快手原有的位置。这次,我周边的人也越来越多的刷抖音。其月活甚至过亿,估值上百亿美元。但华丽外壳下,多数视频还是一股浓浓的土味。
不敢说抖音快手就没有优质的视频,但这波猎奇,无端搞笑的风气确实脱不开这俩的关系。B站有大量年轻用户群体和抖音重叠,哪里有市场,资本就会见缝插针的钻进来。要不了多久,刷新B站首页,已然有了一丝抖音的感觉。这类视频多伴随巨大的流量,流量不是说的手机的那个4G流量,而是至播放,互动的数据。广告的收入是跟流量直接挂钩,广告商当然希望自己的广告被尽可能多的人看到。B站没有视频播放广告,主页上,边角处,还是藏着一些套着壳的广告。大的流量,意味着更多收益。也许第一个拍摄者是无心拍摄的桥段,只要火了,就会有千千万万的人跟风模仿……
这话题细究就尼玛说不完了,今天想写的重点不是这个。
初中开始用会声会影剪一些现在看来极其中二的游戏录像,那时候的视频制作也没多想是为了什么,更多的是当作打发时间的方式吧。
高中回过头来看以前做的东西,羞耻感爆棚,于是就亲手抹去了他们的存在。16年开始直播,积累了一定的粉丝,大家对我的数码技术也颇有兴趣,17年就开始尝试做一些没有配音的装机视频。后来大胆的尝试给视频进行配音,对我来说这是挺难过去的一个坎。几个视频下来,不仅没有出现自己担心的掉粉现象,反而有很多人活跃的在弹幕,评论中讨论视频内容,粉丝数也快速增加。
相比直播这种转瞬即逝的传播形式,视频可以存留更久,并且有更大的后期空间。制作视频说错话什么的可以反复修改,觉得不满意的片段可以反复重拍。所以18年后我逐渐把重心从直播转移到视频制作上了。
曾有一段时间,我把签名设置成不忘初心。当时只是单纯的喜欢这几个字,看着顺眼,也似乎饱含深意。直到后来,(咳咳咳)把这个作为宣传语做成了大幅海报,或是画在街边的白墙上。总感觉,这几个字儿,有点变了味道。同时我也开始反思,对我来说,初心到底是什么。上学的初心是什么,做视频的初心是什么,写文章的初心是什么,摄影的初心是什么,以后工作的初心是什么。
很多事情,真的不知道是怎么就莫名其妙的开始做了,也许根本没有理由。
前两天,一个同学找我说是要合作一期视频。因为自己本身就在寻找各种合作的机会,他这么主动找我,我便好奇的问了具体的内容。他似乎是想做类似美食品鉴的视频。风格可以理解为在吃货木下的基础上加一点特别的情景,镜头主要就是单人半身,还有放大后高糊的大头照,特效文字已圆润加粗白色描边鲜亮色调的字体为主。基本就是一句一剪,节奏很快,动作夸张,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把本不好描述的食物味道直接已表演的形式体现出来。
他找我让我做后期,然后甚至让我贴点前期经费。。。后面这个要求估计他是不太了解合作投稿的规则(虽然后来发现合作投稿时间其实已经过了)合作投稿会在每个参与者的主页中出现,但是收益和流量都会算给UP主。所以倒贴做后期确实有点让我蛋疼,不过不影响后续讨论。看了他给的方案,确认了基本的风格。问他具体要什么特效,对方答,不要浮夸,剪辑得体。我……
还没我仔细吐槽,后面的对话就让我瞬间变了想法。他突然说了一句“万一成了呢”,也许直到谈话结束他都没有意识到我看到这句话之后就不高兴了。我紧接着问他,什么才算是成了,他说再涨两千粉。至于他之前的两千粉我暂不做评价,但他这次这话实在太不负责任了。分解一下他这句话,万一 成了 呢。首先是“万一”,说明他把观众对视频的反馈当作偶然事件,我认为优质视频会经得住时间和观众的考研。其次,“成了” 他的意思就是涨2K粉,他似乎并没有仔细思考为什么之前一个拍摄漫展Coser的Vlog会火起来,以及为什么会涨2K粉。视频到现在有6w播放,之前因为涉及过于暴露的片段被下架,重新上传后弹幕池清空。不过仍可以看出弹幕中多提及片中出现的小姐姐,视频互动活跃度的关系是 播放>收藏>弹幕>评论>转发 原因当然和人本身比较懒有关。可以推断,大的播放量背后有很大一部分人是来看妹子的。至于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关注,我暂且认定是因为他不经意的几句外语。评论区很多楼层提到了语言的事情,有时候真的很难预料到观众们奇怪的关注点。而作为他制作这期视频的核心,摄影,谈论这个主题的人似乎并不是很多。印象很深的他当时跟我一起去,扛了个灯,最后甚至灯罩直接被大风吹断了。在摄影主题上下了这么大的功夫,但观众似乎没能Get到点,不知他看到这样的结果内心是否真的开心。
通过跟他的交流,发现他并不太关注内容本身,而更在意结果。我提议,让他找个好看的妹子来主持这期节目,流量不会低。他又突然提起他有女朋友,表示不方便。我…… 好吧,艺术创作考虑这么多我也确实没伐。
刚才说了,他说万一成了呢 之后我就有点不高兴。但没表现出来,也觉得也许每个人有自己的关注点,甚至继续给他提建议。但是接下来的对话,实际我是有些小生气。我表示,没有妹子客串就完全要靠有趣的内容,从历史人文地理角度对食物本身进行一定的解析,以小见大,让主题不仅仅限于食物本身。当然我说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案,但至少,不管形势如何,这种视频能给观众一些有用的信息。他上来回复一句JB,说我想多了,没人对这些感兴趣,之后贴了几个大UP主的视频.看了一下,都是砸钱冲量,给人一种给猎奇之感,配合不差的拍摄和剪辑技术,数据都很好看。之后实在是感觉没什么共同语言,放出了合作投稿活动结束的截图,终止了交谈。
到这里,可能有人觉得我在diss他。并不,我只是习惯有一说一,没有对错,只把自己想的不一样的东西写下来,在未来,对我自己也是一种提醒。
接下来我就他找我合作的大致想法进行猜测,以下内容均为恶俗脑补,不管联合投稿具体收益情况如何,他至少知道两边都会出来,一目前状态来看,我的粉丝基数相对大一些,也可以从数据角度出发,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视频,基础播放连就相对比较高,更容易引起算法注意。用我这边的初始流量激活算法推荐,然后让视频火起来。我后期技术相对比较熟练,剪辑速度快,也可以做一些简单特效包装,让视频看起来更专业。他可能觉得我对流量更感兴趣……脑补完毕。
总之我是觉得他至少目前不太适合谈合作谈生意,稍微分享两句我的人生经验。自己其他人合作,不管是位置比你高还是低还是一样的人,开谈的时候,除了表达清楚合作内容,还应当直接列举对方的利益。这一点很重要,注意,是对方的利益,不是共同利益,更不是自己的利益。我说的利益不一定是金钱,利益可以是声誉,可以是经验,可以是机会。如果开的条件对方直接不满意,那之后的详谈一点意义也没有,但这个问题又不是被邀请方厚着脸皮一开始就能问出来的。所以花去大量的时间洽谈,最后对方感觉自己很吃亏,不仅没谈成,还浪费了时间。
还是以这个视频合作为例,如果是我邀请一个妹子参与出境视频我会怎么说。
我会先说明视频整体的内容结构,时常,拍摄地点,拍摄风格。
说明对方可能得到的好处,比如请吃饭,成为网红,以后有拍摄需求也可以帮忙,预算很足,那就直接给工资……
说明对方需要做的事,在这个案例下,需要抽出2-3小时时间拍摄。可能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根据文案说出意思相近的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说明拍摄期间难度较大的部分,例如声音的音量和说话方式,即兴发挥等等。
如果对方表示有兴趣,那接下来就只是继续细化上面的每个点,再一起推敲出最终的文案。
随便想的情景,如果以后我真要这么做,就是这么个流程。说回我自己,我觉得我还算是比较淡薄名利的类型。就算被小人抹黑也不会气急败坏的无能狂怒,静静的等待时间的检验。回过头来看,除了初二那会儿,很多女生懒得去小卖部买东西,就让我代买。2块的鱼干到了教室开价10块竟然有人抢着要,这么做了一阵子奸商。之后好像是喜欢了一个女生,经常给她白跑腿,市场搞得不太平衡,奸商之路就此终结。之后帮别人忙就再没要过报酬,只要帮得上,帮人搞定了事情就会巨有成就感。大家对我的印象自然也都很好,大概,这就是工具人吧。
所以找我合作,我不会太在意直接的利益。只要别太夸张(比如倒贴,不是我不肯砸钱,是真的穷)我都会接下来。我更在意这件事情对我有没有意义,比如对于资深二刺螈,面对萌妹子的求助,那便毫无抵抗力(跑题)。比如这个合作的主题我是否感兴趣,旅游探店类的合作,我可能就当是顺便去玩了。总之,没有兴趣的单子,报酬高也不想接。感兴趣的单子,没报酬也接。毕竟不是靠这个恰饭,何必这么在意这些呢。
字里行间,大概能回答标题提的问题。对我来说,创作内容到底是为了什么。既然是兴趣出发,那就认认真真的把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记录下来,用自己的视角去解读事物。我希望我的粉丝也是因为和我有共同的兴趣才关注我的,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线上线下在当下以分不开,如今不再是要用猫拨号上网在聊天室里用非主流ID网上冲浪的时代了。UP主因为线下作死搞事被平台封禁的例子不占少数,线上关注我的人在线下同样可以做朋友,这是我比较理想的状态。制作的内容没人看,粉丝转化率低,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内容本身是否有足够的营养让观众交出硬币。如果自己认为做的很好的视频却没人看,这时候就得考虑自己是不是定位太高了。没有足够的精力就即使砍掉日后类似的项目,有精力就仔细钻研,把自己提升一个高度再尝试。
面对平台DSSQ,能做的就是,看到类似的封面和标题,直接划过,不要点进去。比较过分的反手来个踩,一个人也许力量甚微,担当大家都厌倦这类内容的时候市场就会做出改变。那么DSSQ对内容创作者有没有影响呢?当然是有的,只是当你把内容创作本身当作兴趣,借用学校老师常说的话“学习是为了自己学”。视频即便没有带来大的流量,没有成千上万的关注,也不亏啊。反过来想,如果自己因为兴趣做的视频被很多人喜欢,并帮到了很多人,也收获了很多粉丝,甚至获得了不少收益,那这些都是不菲的赠品呀~
说在最后,
人嘛,总有个成长过程。曾有段时间也非常关注自己视频的数据,恨不得给他刷上一些播放。但静下心来一想,这视频就算是火了,又能怎样呢?如果粉丝量意外猛增,面对这么多粉丝,交出怎样的作品才能算是合格呢?数据不是完全不重要,我一直通过程序记录数据并做成图标分析。这像极了学生时代的考试测验,数据的反馈就是分数。这么看,倒确实挺有我的风格,我会看分数,他会告诉我现在的状态,还有所处的位置,以及需要弥补的问题。但我不会在意分数,30分和90分的区别就是,90分的这张试卷我会叠的整齐一点。为了数据而做视频就像是当年大部分的老师和家长的要求,要考上85分,要考上90分,要考及格…… 我向来反对这种强行给抽象的东西设置一个量化指标的行为。说考85分考了84在我看来没什么区别,创作内容要是搞得像考试一样,那内容估计也会跟现在流水线般的学校制造大量只会应试的学生一样,千篇一律的东西,没有灵魂。跳出这个制度!制度只是为了大部分人设立的,如果认为自己能力已经超过平均,为何不跳出来,找更适合自己的路线呢?
创作内容到底是为了什么?
FKUN这里说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视频,博文,摄影作品。到底...
请注意,本文编写于 1742 天前,最后修改于 1741 天前,其中某些信息可能已经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