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辆车,另外浅谈对商单盈利的看法。

请注意,本文编写于 542 天前,最后修改于 426 天前,其中某些信息可能已经过气。

今天天气很好,前阵子折腾3D打印,作息全乱了。昨晚三点才勉强入睡,呃……应该说是今天凌晨吧,不过为了抢到车管所的预约还是7点爬了起来。第一缕阳光透过院子后森林里的薄雾,拉开窗帘,让光照在茶几上。磨豆子,冲咖啡,要是每天的开始都如此美好,我大概是不会再熬夜了。

网上订购的车牌
网上订购的车牌

车是上周就买好了的,也许是因为手头事情太多,我原以为定好的车牌其实根本没有下单。白等两天,紧接着就是周末和十月三号德国国庆。车管所每天接待的人数是有限的,需要通过线上系统预约。正儿八经走流程要到十月十号,但每天早上八点,会临时放出当天的一些空档。手速够快,就可以省掉几天的等待。

借助浏览器自动填表,我自然是顺利的抢到了假期结束第一天的预约。公交车晚点,提早一站下车开始一路冲刺。最后的那100米勾起了身体的某种记忆,是初高中跑1000米跑过三分之二时那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腿脚愈发沉重,只有努力调整呼吸,保持节奏才能克服极限。预约在14:00,我到车管所的时间是14:00:30,屏幕上已经显示了我的预约号码,后面还有五六人排着队。很明显,如果我再稍晚半分钟就白来一趟了。

一路喘气直接到对应的窗口坐下,心率高的时候动作很快,需要的文件在家当然已经提前按照顺序整理好。9分钟,我就带着盖好章的车牌从车管所出来了。电话跟车商确认提车时间,买了个土耳其卷饼填肚子就坐上了去邻城的公交。卷饼吃得太快,一路都不大舒服,

提车,相关手续没有磨蹭,只是刚开出去两公里加油就把油盖弄坏了。04年的老车了,塑料件脆化也是没有办法,幸好断掉的轴没有影响油盖锁,就这么将就着用吧。之前只在帮同学搬家的时候开过一次柴油货车,平时租车主要是汽油。一路上起步熄火六七次,真是尴尬。开了一段才慢慢习惯低转速离合油门的配合。

车子没什么大问题,外观也无硬伤。用来通勤和接活再好不过了。车子价格3000欧元,100欧元简单整备,保险第一年830,车牌加车管所注册一共100不到。整套下来4000刚刚好,接下来要尽快想办法用它来回本了。

VW Touran 1.9TDI 2004
VW Touran 1.9TDI 2004

拍摄业务自2020年就有陆续在接,死撑了两年,还是无法摆脱单兵的Debuff。单兵即便是做出了和三五人小团队同样水平的作品,报价也上不去。哪怕是两人队伍,谈价格的时候也会多一分底气。今年最大的进步就是走出了自己画的圈,尝试了不同的合作,有些认知被突破。同一个单子,别人能谈出五六倍的价格。曾经我在仓库卸过几天集装箱,这是纯出卖体力用时间换钱的工作。在公司上班,早上八点半,下午五点半排队门口按指纹打卡的日子我也试过,一样,用时间换钱。这似乎让我形成了某种思维定势,每次自己商单的报价都是从预估工作时间开始,再给自己设置一个高于公司上班的时薪,报价便有了。这说到底,还是用时间换钱。我真是受够了这样的模式,想要跳出来。

重新审视一番后,首先分析了核心竞争力。相比同行,我的优势是什么。在任何一个垂直的领域,都做不到所谓能够垄断的位置,在这样单独的赛道竞争很难胜出。然而现实里甲方的委托是复杂的。很难只局限于某个单一的领域。我认为现实情况更像是在比较几个不同领域之间的交集。一个足球赛事的委托,甲方肯定更希望摄影是懂得足球规则的,知道哪些画面精彩,值得记录。演唱会的导播,如果对音乐节奏缺乏把控,画面一定切的一团糟。多个领域同时发展并交互其中的技能实现需求是我的优势。

有句话说隔行如隔山,如果是在某一方面钻研够深就能经常有这种体验。自己所认为的常识对于外行人来说是如此新鲜得不可思议。拥有多个领域的交叉能力也许能极大程度的利用这一现象发挥优势。初中的时候,我抱着笔记本电脑连上Wifi在家中四处走动,一边走,一边看着QQ群的信息一条接一条的出现,千里之外的人发送的信息隔空就传到了手上,这对当时不了解电磁波和无线信号传输相关的原理的我来说简直是Magic。同样的,对于外行甲方来说,一些业内常规的操作诸如特效,绿幕,动捕,也是Magic。哪怕是站在边上看到了整个过程,也未必能准确的估算其背后的价值。此时为了解决需求,甲方对于报价接受区间会被延展。

但是,迟早会遇到懂行的甲方。只是巧妙运用跨行的知识壁垒制造信息差来抬高报价,我觉得不会走得很远。我更希望创造的Magic是业内人士看了也会惊奇的Magic。可以是解决了某种难以解决的需求,也可以是优化了已知的某种解决方案大幅缩减成本。利用工科设计建模的技能,3D打印了各种定制的摄像辅助配件,用极低成本提高了拍摄效率。这种跨领域的创新才是更稳健的竞争力。

有了核心竞争力,商单报价就可以使用交易思维,而不是用时间换钱的打工思维。打工思维默认了你是可以被平替的,这个报价你不接,有的是人接。交易思维谈判的双方一定都有互相不可被平替的点,乙方能提供独有的解决甲方痛点的方案,甲方能提供超过其他需求方的报价。这里不可忽视的是甲方的需求,若是甲方对于需求本身没有压力,即便是乙方的方案再有创意也不会占据报价的主动权。乙方的报价底线可以是用打工思维计算的报价,而甲方接受报价上限,取决于甲方对其需求的认知。

想要业务关系长久,也不能踩着甲方的上限疯狂收割。因为甲方的上限只有甲方自己知道,要是自己判断失误,高报价会让甲方降低需求引入更多竞争者或是直接放弃这个业务。起步阶段如果本身没有太多经济压力,优先考虑接住并跑通业务,不能因为钱放弃试错的机会。

评论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