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下午开上暖气,不刺眼的阳光照进屋里,一壶茶一本书,那可真叫一个享受。然而事实是我对德国天气的期望还是太高了,几乎一整个月都是阴着天,眼看太阳就要出来,飘过来的云又给挡上了。
书架上有本夏目漱石的《三四郎》是在青岛学习德语的时候买的,刚到青岛的一阵子还到处走走看看,过了几周也便失去了兴致,书店总归是个能消耗时间的地方。买回来看了一遍的书我就放进书架,有时候突然想起其中的片段就想去回味一番,于是又拿出来,所以桌上总会有一两本书。有了Kindle之后,实体书作为阅读载体已经不再实用,书对我来说的意义已经是其作为书本身的存在。
上周日本笔友的邮件中提到了夏目漱石的《心》推荐我去阅读,为了能在回信中说点什么,用了几天把这本书看完了。从日语学习的角度看,前两部分通篇使用である调,最后一部分的信使用です调。我的日语水平倒是还不足以理解这两者本质上的区别,在我看来更多的是可以方便区分先生的信和作者自己的陈述。
通篇读下来,各种事件发生了不少,主线还是先生的经历,前面做了很多铺垫,在最后一部分的遗书中才能完整的搞清原委。我可以简单的概括一下,先生年轻时爱上房东的女儿,也是两情相悦。后来住进来了个先生的好友K,这个好友K对妹子也有好感。先生得知好友的心思后觉得再耗下去不妙,就立刻提出婚约,房东估计自先生住进来时就有了打算,没有任何阻碍地同意了。这样重要的决定房东自然是告诉了好友K,结果好友K就突然自杀了。
啊这,我咋闻到了一股白色相簿的味道,准确的说是反向的白色相簿。白学情节中的败犬基本是那个根主角相处时间更久的那位,然后才有那句经典的 “明明是我先来的...”。我自己还是更倾向于先来后到,所以看这些个白学动漫总是忍不住的胃疼。
我对《心》的剧情倒是没那么纠结,换我也会这么去做。而故事中的先生本人始终放不下,他把它看作是一种对好友的背叛,他把好友的死归咎于自己,在写完给“我”的最后一封长信后自杀。
这本小说耐人寻味我想也是在这个点上,如果先生一切照旧,并没有觉得自己对好友的自杀负担很大的责任,那这本书也会很平淡。夏目漱石把人内心微小的罪恶感放大,放大到了极致。先生不爱与人社交的性格,是因为不相信周围的人,充满怀疑,猜忌。对于其妻,有些话到最后还是没能坦白。最后也是选择了和好友不同,不会给人留下任何麻烦的死法,在没有人能察觉的到的地方孤独死去,这操作简直太日本了。
夏目漱石《心》读后小记
FKUN冬日的下午开上暖气,不刺眼的阳光照进屋里,一壶茶一本书...
请注意,本文编写于 1460 天前,最后修改于 1460 天前,其中某些信息可能已经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