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预科开放日收到了当年德语老师的邀请。转眼已经5年没回去过了,2018年离开预科后一直想回去看看,看看当年住的房间,上课的教室。
这个博客最初就是在预科时期经过一晚上的折腾诞生的。现在回想起来,预科的一年是节奏最快的一年。高考成绩出来后隔天马上去青岛和济南考试,接着是近三个月在青岛的德语培训。十月底落地德国,走出杜塞尔多夫机场,还没来得及细品这熟悉又陌生的空气就被赶上车送往预科所在的偏僻小镇。
预科就像是一副刚被打乱顺序的扑克牌,来自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说着不同语言的同学汇聚于此。保送浙大的和三本都没考上的被分配在一个班级里,新的目标给了大家新的起点。这里就像是个小社会,人会自发的组成团体,形成各自的圈子。刚从呆了十几年的学校毕业面对这样的情景不禁让我打开眼界,这一年也确实经历了不少奇葩事。
预科时我的压力不小,这一年没有PlanB,必须通过考试才有继续留下来的希望。客观来说,高三一年的强度够我通过十几次这样的考试了。一边知道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通过考试,但另一边又因为完全没有后路而焦虑,考试前的两周我常去宿舍后的麦田跑步,没有目的地的向前跑,跑不动了再走回来。
那时的我会羡慕在国内名校上学的朋友,总想着如果。
时隔多年的回访,还是那栋红砖楼,推门进入走廊,回忆里的味道把我拉回了五年前。门口的信箱上仿佛还能找到我的名字,公告栏最上方的五张A4纸上密密麻麻的印着七月考试的成绩。找到我的学号后视线向右边的结果一栏看去,红色字体的不合格和黑色字体的合格大致平均的参杂在一起,挤在喧闹的人群中无法分辨。定下眼神确认学号后的所有科目的成绩是黑色字体后全身放松下来,如果这时能立刻搬张床来,我能睡个人生中最舒服的觉。
出成绩那天,我平静的去了超市,买了两打啤酒。晚上在房间的地板上醒来,收拾凌乱的易拉罐。
本科快毕业时,我坐火车路过了预科小镇,没上山去校区,想着买了车再来。车买了半年多了,要不是老师这次叫我,真不知道回来是猴年马月呢。
回到一切开始的地方,心静下了不少。这半年来繁忙的商单令人有些浮躁,看到这里的一草一木,回忆当年在这里散步时的所思所想,找回了方向。
三本都考不上的和冲浙大的坐在一起, 哈哈,现在应该还是这样
唉, 后悔自己当年没润,现在都工作了快10年了,没机会了
是的,预科是一次大洗牌。
人生嘛,没啥不可能。
所以当时是怎么想跑去德国嘚
国内学校准入门槛过高,只能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