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愉快的商单

请注意,本文编写于 937 天前,最后修改于 936 天前,其中某些信息可能已经过气。

在博客上消失了一个月,B站的视频依旧断更。来聊聊这段时间我在做些什么。

夏季学期我们学校比其他学校早开学一周,原因是六月的Exkursion,这一周学校会停课,根据不同的专业组织去的各种企业参观,或者是逛一些展会。我对航空航天比较感兴趣,Exkursion的内容是去荷兰的欧洲空管中心MUAC参观,不过时间定在七月。刚好Exkursion前后是节假日,许多教授便直接取消了中间夹着的课,让大家有个两周的小假期。

这段时间里我回到德国派工作,说是“回到”,但其实从来就没离开过。只是整个上半年比较忙,那边的业务也不多,就一直没有去。现在有点时间了帮着拍点纪录片,做些AE广告。这段时间里德国派跟着打酱油搬进了新的大楼,玻璃大厦顶层,就在火车站对面,视野很好,工作环境相比之前舒服了一些。

另一边是我自己的业务,之前拍摄认识的人把我推荐给了一个科隆的小创业团队解决视频方面的需求。主要拍一些短纪录片,要求不算高。四五月拍了两三条。因为对方需求很难找到参考报价,我只是象征性的收了些委托费用,更多的是在试验合作模式。目前真正能够盈利的,还是那些已经经过市场验证的产品,什么公司宣传片啦,活动快剪啦,产品介绍之类的。这个小团队对公司现有的网页不太满意,我刚好会一些简单的前后端,之前也给德国派做过网页,所以索性把业务接下来了。比设想的稍微复杂点,不是单纯的展示网页,需要做表单发送邮件的功能,设计方面的要求也比较细。有些东西该现学就现学,断断续续一周做出了成品,效果很好,大家都很满意。得到一个结论,IT搞钱确实比做视频容易。

接下来是本篇正文。六月初科隆那边突然联系我说有个小米店的委托,大概是记录一下店铺开业,地点在慕尼黑。报价相对较低的,扣掉路费到我口袋里的不剩多少,不过既然和小米沾点边,去一下也无妨。任何委托在实际拍摄前,我肯定是要拿到一些情报,需求之类的,做好拍摄计划。客户给过来的只有个简单的宣传单,上面的有效信息除了店铺地址就是一个只有四行的节目单,嘉宾签到,嘉宾致辞,剪彩,最后是采访,10点到12点一共两小时。我询问了下午的安排,说是会去什么仓库参观。大概想象了一下画面,大部分画面是跟拍,活动记录和采访时间不长,那干脆轻装上阵只带了稳定器,这个价格也不想干得太卖力,最后客户要的是三分钟左右的成片。

前一天晚上和我上家(以下简称Q)坐通宵列车前往慕尼黑,早上八点到了预定的位置,情况和想象的不太一样。店铺规模很小,在一个地下通道里。等了一会,Q的上家来了,是这边的华人报社。带了两个摄影,有一台简单的5D3(大概)+红圈镜头。我心里踏实了一些,稳定器+监视器看起来会比他们专业,面子上过得去。Q和报社的负责人寒暄了一会儿发现他们还没吃早饭,便陪他们去吃东西,我则趁着早上客人还没到先去店里拍空镜。

单兵最难的就是拍空镜,不像跟拍,采访,只要取好景,稳住镜头就行。空镜没有人做主体,对构图,运镜的要求更高。想拍摄优秀的空镜,通常需要脚架云台和滑轨。恰好这几样我都没带,只好用稳定器做一些大范围的移动将就。带了三个镜头,实际拍摄却根本没时间更换,如果多一个机位会轻松不少。然而Q和报社的人并不懂也不Care这些,吃完饭回来,店铺这边已经陆续开始进客人了。

接下来嘉宾到场了,一共三位。对,就三位!还不是同时到的。什么签到,跟店长打了个招呼在表格上签了个字,签完了叫我直接去拍采访。Q说采访素材他们以后也可以用,于是让我把他一起拍进去。我觉得略不妥,毕竟是主题是小米开业,一个并不专业的记者频繁入镜会有奇怪。但毕竟是我上家,Q也询问了报社的人说是可以出镜,我拍就是了。

采访后是剪彩,本来想在三个嘉宾身上装麦克风,被Q否决,说是装麦看着不太好,到时候会有音响。结果是没音响,收音收到了个寂寞,嘉宾剪彩用的剪刀有点问题,剪了好几下才把彩带剪短,算是小翻车。本应该是片子情绪最高的地方整的却很拉垮,只能另寻思路,在剪辑上下功夫。至于之前说的仓库参观,根本不存在的,活动就这么完事儿了。

接下来头疼的是我,这么点素材怎么出片。在和报社的人吃饭的时候头脑里一直在想能补的画面,日料只吃了一半,怪可惜。饭后我赶紧趁着店铺还有点人气补拍了几个转场用的镜头,然后赶紧在地图上找慕尼黑的地标建筑。Q跟着我拍了两个街景镜头表示差不多行了,我坚持表示素材不够于是独自做地铁去慕尼黑的几个广场拍外景,Q则先去火车站的星巴克等车休息了。

回去的车上,Q给我看了报社发来的样片,是科隆小米店开业时的视频。实话说拍得够烂,看片尾制作名单是三个实习生的作品,报社的要求是不能比这个视频做得烂。我想这简单啊,但我问为什么不在出发前就把样片给我看,Q答”怕你轻敌“。他这话反而让我不踏实,这片子虽然烂,但是是个类似新闻报道的东西,而我是当作活动快剪在拍。如果客户要求是个新闻报道,我给了活动快剪,拍得再好也不过是在数学卷子上写了篇满分作文,还是0分。

这个项目但是和网页项目是并列进行的,我问Q,网页和这个视频哪个优先级高,Q说先做网页。于是视频在火车上简单筛选玩素材粗剪后就放着没动了。没想到的是周末我刚做完网页Q就说让我第二天把小米的片子剪出来,压力有些大,开着直播和大伙边聊天边把视频弄出来了。其中采访有Q提问的部分,他的口语确实还有许多提升空间,但为了视频完整,留了几句在里面。我发给Q,Q很满意(当然)。

很快反馈就来了,Q直接转发了报社那边回复的聊天记录。说不要Q出镜,可能过不了审核。这时候我才明白,报社不是甲方,报社还有他的上家。我干脆一问到底,报社的上家还有他的上家,最后审片的居然是国内的人。好家伙,我开始意识到事情有些不对劲,但这时候已经很难脱手了。不让Q出镜是不可能的,只能把所有提问的部分剪掉,Q全程就像个人偶站在嘉宾边上。另外他们希望开头有个大logo,我想这也简单,改好出了个新版本发过去,我顺便把高清原片传上了云盘准备交付。Q说,可能还要改。

这次是直接发了另一个样片过来,是个快剪,德国团队拍摄。画面和剪辑都精良许多,不过其中还是有几个手机拍摄的画面,无人机镜头也不是很顺滑。客户说想要这样的效果。这时候我略有不爽,为什么客户会在拍摄结束后提需求,新的样片至少是个1K的活,德国团队弄的话2K也不奇怪。给我个零头的预算就想出个大片,开始预期不高,看了第一版突然灵感就来了,开始要往里加内容。

这里直接列举几个客户的原句“专业、品味、档次、高端。不要有low的感觉(时尚 轻奢风格)”“热闹非凡、人山人海、各个环节照片捕捉““要宏大”,我为什么会有客户的原句,因为客户的需求不经过任何过滤的需求被一层一层的原样转发到我这里。看到这些需求直接破防,拍之前不提需求,现在提需求。本来空镜只是为了做采访的Broll,现在成了视频的重心。我改了一个版本,增加了一些人比较多的画面,和店铺大景。

这一次换到报社的人提需求,他们发来一张图片,是一束花,放在柜台上。说是后来有人送过来的,看看能不能加到视频里。我直接沉默了,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需求。我没放弃,尝试了跟踪特效,但科技的力量终究有限,除非我一帧一帧给他画上去,这种3D物体加进视频里实在太违和。除此之外,截了第一版视频里的几张图(店铺门面),问我要照片。原句“你的视频有没有这样的照片”,我不确定客户或者我上家会不会看到这篇博文,就不口吐芬芳了。你们自己带了两个摄影啊!!!为什么会问我要照片。两个摄影没拍到这些最基础的画面吗?好好好,我静帧导出,还原了log简单调色后发给他们了。对面答“画面里人不够多”,奈何我不会魔法,当时店铺就这么点人,变不出更多的人了,要尊重现实啊喂。

我倒不是抱怨客户要求多,要求多没事,但得是能实现的要求啊。剪到第4版后客户觉得开头不够高大上,视频开头是慕尼黑的街景,我拍的是电车和历史建筑。他们想要和样片一样的宏大,沟通了几个回合知道他们想要航拍画面。靠!我找慕尼黑当地的朋友补飞个无人机的价格差不多够你这全部的预算了。去之前不发样片,不讲需求,这么低的价格还想要航拍。我跟Q说,素材就这么多了,我尽力了,预算也不允许买素材。Q大概知道我不会继续妥协,于是安排他的助理接手这片子。Q的助理平时做抖音这些没搞过商单,但她似乎在客户的任何要求下内心都十分平静,她改了14个版本,不知道是客户的手机空间不足了还是真的满意了,总之这片子在她手上过了。我看完一问,视频开头直接从网上不管版权搞了个航拍素材,又上免费素材库弄了几段意味不明的片段。中间放了三张照片(有视频但是还是用了照片),加了抖音特效。

群里我直接说这片子过了挺好,但一定别说是我剪的,我只是协助拍摄,Q表示同意。我对版权非常敏感,不想因为这么个单子给未来埋雷。我做好了我自己这边最后一版本的备份,确保责任分明。交付的成片和我最后剪的只有几秒的画面不同,论质量,除了开头的航拍,其他只会是更差,快剪很忌讳放照片进去。我能想到的可能是客户享受改片的感觉,我改了4次不干了,Q的助理改了14次。国内的甲方都这么难搞吗。

这单子现在算是结了,还是有些不爽。不爽之余,有些收获。虽然Q,报社和报社的所有上家不懂视频,还是感谢他们让我一个人拍了这个单子。不管距离小米总公司之间隔了多少层代理,这店还是小米,客观来说我也拍了小米的店。以后接其他单子的时候这都是谈资。第二个收获是小米的纪念品,这要感谢那天在店里工作的小姐姐,把最后一个靠枕给了我。最后一个收获是教训,需求要提前谈清楚,单子再小也得谈。如果和大甲方中间夹了多层关系,要么让我直接和甲方谈需求,谁在中间挡着就一挡到底,有这本事甲方后加的需求得也给我挡下来。

这个单子过后,收收心搞学习。再过两周就结课了,七月底陆续开始考试,别第一次考试就考出太多惊吓。拍视频什么的说白了还是做服务,门槛没那么高,花钱买个相机就能开始忽悠人了。做服务钱不好赚,想开心挣钱还是得做技术,有所谓的核心竞争力,客户刚需,且其他人段时间无法学会的技能。现在上学其实也是在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德国工程师能力够硬,工作不用愁。我把工程师的工作作为保底,折腾其他的事如果收益更高,那就继续折腾。要是折腾不下去,找份工作准备下一次折腾。

上周把签证又延了两年,惦记的事又少了一件。最后祝各位工作学习顺心,接下来会慢慢剪B站的视频。

拍摄进行中
拍摄进行中

评论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