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况总结|有关支教的话题

请注意,本文编写于 1138 天前,最后修改于 1129 天前,其中某些信息可能已经过气。

上篇日记中提到,最近的生活很颓废,缺乏动力。
从四月计划拍摄,五月发出稿件预约,九月开始制作的视频,上周总算是发出来了。倒真不是说这视频有多难做,九月到十二月初完成了大概30%,剩下的部分只用了一个晚上。视频的选题不错,观众讨论得也很活跃,通过这期视频增加了一千多的关注。三万粉的目标算是赶在年底前达成了,可喜可贺。

在大学宿舍和同学一起生活,或是有对象,一般不会陷入低能量的状态中去。因为需要时能找到人给自己充能。我喜欢独处,独处最容易遇到的问题便是自身动力不足时的颓废,要找到给自充能的办法。
这回的能量来自支教,很佩服前去支教的老师们,尤其是长期支教的。许多名校研究生毕业,能轻松找到高薪工作,却选择走进大山,一去就是一两年。他们的行动让我看到国家至少是在做正确的事。

高三的时候,我就曾咨询过父母关于支教的事。想趁着毕业暑假,跟着大学的志愿支教队伍体验几周的支教生活。奈何变故来得太快,本该是人生中最长的暑假,却没有一件事和暑假有关。更别提什么支教了,自己的出路都难解决。

当初为什么会想到去支教,是一腔热血吧。高中我申请了地铁的志愿者,去站过几次岗。志愿者很多来自学校分配,或是因为某些学分的要求参与,我这种自己申请的并不太多。没去做发传单,奶茶店打杂这些是因为总觉得是单纯的交换,付出时间和体力,收获对应的钱款。这样的劳动带来的效益是有限的,发一天的传单不过一百出头,奶茶店时薪二十不到。干到天昏地暗,也挣不了几个钱。只要不是生活所迫,我更愿意放弃这点钱去做更有意义的事。

想去做更有意义的事,反过来对于自身而言就是希望自己产生更多的价值。在当时,这其中藏着一种希望得到认可的心理。我网上冲浪的年纪很小,互联网刚兴起的时代,很多同学家里还没有电脑,互联网中巨量的信息让我相比同龄人,能更近一步的理解社会运作。认真学习,会得到学校和老师的支持认可。我总在折腾许多学习之外的事,但未必会被支持。长期以来,我会怀疑自己的技能是否真的有用,是否真的具有价值。这时就极想在脱离学校的圈子里尝试应用,可以说高中时期支教的想法,更多的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归根结底本心还是利己。

来到德国后,意外的认识了同届国内名校的学生,她参与过短期支教项目。通过这位友人,首次了解了支教的详细情况和流程。他们的团队算是短期支教,印象里是两周。个人觉得学校组织的支教更像社会实践,增进双方的了解。最近开始看一些支教生活记录的视频,支教不一定是电视广告里那间山区里没水没电的教室里的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山区学校的条件也许不像想象的那么糟糕,同学们也勉强能普及手机。但因父母大都离乡打工,乡镇人员鱼龙混杂,不良风气盛行,学生很难专注学习。单从课本内容来看,网上有很多优质的课程录像,但毕竟不是大学,需要有人负责批改作业,根据情况调整教学进度。更重要的是课程之外的辅导,给学生建立一套良好的价值观。是非观念不清很容易被带入歧途,有些习惯一旦开始余生都很难摆脱,外界的适当介入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师资不足的情况下,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是参与支教的理想群体。

留学的生活让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学业之余,我尝试了各种各样的工作,接触了许多不同的人。职场,朋友圈中的为人处事相比曾经成熟了不少。我开始明白,得到认可这件事其实没那么重要。自己的价值客观存在,其他人可以评价,但是无法定义。没有必要为了赢得认可去做事。所以,抛开了私心,现在如果有机会还想去支教吗。

依然想。这几年里,我遇到过太多华人坑害华人的事。许多人一边高喊爱国口号,一边做着抹黑国家形象的事。来自国内的消息有时也让我心寒。企业无止尽的榨干员工,年轻一代一边内卷内耗,另一边直接躺平提前养老。能在网络的乌烟瘴气中,看到这么一个群体,不求回报的在脚踏实地的做事情,还是非常暖心的。

研究生毕业得早的话,我会想试着去申请个半年的支教。但愿到那时这份心意没有改变。

评论区

评论列表